壓力的累積造成工作倦怠
作者:阮聖立諮商心理師
“你有沒有覺得一早睜開眼醒來,當上班這兩個字浮現在腦中,心裡面一股強烈的抗拒感或是負面的感覺油然而生。即便知道工作上還有許多要事要忙,但卻很難提起勁去工作,或是工作效率很差。”
現代人的工作常需要長期面對高壓的環境,感覺像是無窮無盡的壓力籠罩不會有結束的一天,這也造就了所謂的星期一症候群,星期一上班就很開始很憂鬱,而每到星期五就開始想著放假。
你也有著一樣的工作狀態嗎?如果有,你可能需要留意自己是不是已經有工作倦怠。世界衛生組織(WHO)在2019年正式將工作倦怠(Job burnout) 納入國際疾病分類標準(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)中,依據最新分類標準的定義工作倦怠是「長期處於工作壓力下,卻無法被成功處理的一種症候群」,其中包含三種症狀:
-
情緒耗竭:感覺能量耗盡或精疲力竭。上班大部分的時間都覺得很疲倦,對很多事情都失去動力。
-
消極或負向:與自己工作的心理距離拉長,或者出現與自己工作有關的消極或憤世嫉俗之感。面對工作上的事情大多消極或是負向的的反應,或是更悲觀地去詮釋所面對的情況或狀態。
-
低效能:專業效能降低。專注力下降,變得比以往更容易分心或出錯,平常簡單可以處理的事項,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去完成,拖慢了整個任務的處理。
工作倦怠的症狀是不容易被覺察的,一般人通常會以為疲累或工作不適應等狀態,但如果不加以預防,極大的可能會影響到生活與工作,甚至引發憂鬱或焦慮疾患。因此建議您可以做下列的因應:
-
正向肯定自己,多元角度思考:許多事並不是非黑即白,是充滿著不同的可能,因此面對工作的人事物,應以更宏觀與彈性的思維去應對,挫折有時候是滋養自己的能量,適時自我安慰,不要過度否定自己。
-
安排進修、擴增新知:工作倦怠有時候是一種看不到未來目標的迷失感,因此充電、增加知識,在學習的過程中自我對話,並積極應用在處理工作環境中,很多事情就會較容易去解決與面對。
-
建立良好的生活型態:讓身體保持在規律的作息,固定的運動中提升心肺呼吸和新陳代謝,同時運動不僅可以提升血清素和多巴胺的分泌,也能幫助睡眠。如果是因為工作缺少休息,就放個假吧!暫時放空自己,為身心充電、補元氣。
-
尋求專業資源協助:心情低落時,有時不太知道該如何表達讓家人朋友了解,也可能受到關係中的期待而影響自己說出壓力的機會,若可以找到正確又專業的資源,例如:心理諮商或員工協助方案等,請專業的助人專家陪伴您渡過工作倦怠的歷程。